为什么“越堵越省油”的混动车,上了高速秒变油老虎呢?

admin 2346次浏览

摘要:说到混动技术,不知大家发现没? 现在的插混车型,可以说是越来越省了! 不光是能用电跑的问题,还能在“频繁起停中”疯狂省油,甚至跑

说到混动技术,不知大家发现没?

现在的插混车型,可以说是越来越省了!

不光是能用电跑的问题,还能在“频繁起停中”疯狂省油,甚至跑出“2字头油耗”。

像比亚迪秦L DM-i 就很典型,哪怕是亏电状态,油耗也能压到2.9L/100km;

满油满电跑个上千公里,比不少纯电车都省事。

可问题也随之而来:

一旦上了高速,画风立马变了——

原本百公里3升左右的油耗,可能飙到5升、甚至6升;

有些人甚至开出了比油车还高的油耗!

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?

说到这件事,我们最容易想到的问题,往往是——车太重了!

毕竟,混合动力车型,尤其是背着大电池的那种,自重普遍都很高。

体重一上来,油耗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!

我查了下相关数据,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:

像很多插混车,整备质量都在1.8吨左右,比普通燃油SUV至少重了300-400公斤。

这在城区开,问题还不算大;但一旦上了高速,影响就明显了。

毕竟,为了克服这么大的自重,风阻往往会很高,车辆加速的压力会很大。

但话说回来,真就全怪车重吗?

恐怕没那么简单!

你要说它对油耗有影响,这确实没错;

但说能把油耗从3升直接拉到6升、7升——那就有点夸张了。

毕竟很多实测数据都指出:

车重每增加100公斤,油耗大约会上浮0.1到0.5升。

就算重400公斤,也不过增加1-1.5升的油耗——真没那么离谱。

真正的原因,其实在于:

混动车赖以省油的“王牌技能”,在高速上根本发挥不出来。

说白了,很多人以为混动车就是加了块电池,有了“油电双擎”,所以才省油;

实际上呢?

它真正省的不是“油”,而是“浪费”。

拿城区通行来说,频繁启停、等红绿灯,都会浪费燃油车大量的能量。

因为发动机是存在最低消耗的,不管你时速多少,这部分消耗都要用掉。

但混动汽车就不同了。

它没有最低消耗这个概念,在低速频繁启停时,完全可以只依赖电机行驶。

这样一来,发动机不用使劲,油耗自然就降低了不少。

而更关键的一点是——它还能“回收能量”。

简单来说就是:

传统油车在踩时,这部分动能完全是浪费掉了,没产生任何价值;

但混动汽车可以将其利用起来,利用电机的“反刍”,将其转化为电能,储存在电池里。

这样一来,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,自然就开出了超低的油耗。

但上了高速就不同了。

原本在城市路况下能“闪转腾挪”的混动策略,一旦拉到110、120公里的高速巡航,就很难再玩出花来了。

这是因为,高速行驶最考验的不是“巧劲”,而是“硬功夫”——

你得持续输出大功率,去对抗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,尤其是前者,随着速度上升呈指数级增长。

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,车速从60 km/h升到120 km/h,发动机所需输出功率几乎翻了三倍。

问题就出在这里:

像比亚迪秦、宋DM-i这类混动车,普遍搭载的是1.5L自然吸气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,最大功率大概是81 kW;

一旦进入高速巡航状态,这台小排量发动机,就很容易被推到接近满负荷运行的状态,转速高、负载重。

然后就会明显感觉到:发动机声音变大了、车舱开始发闷了,而油耗也在悄悄爬升。

说白了,阿特金森循环本身,就是牺牲低扭和动力性,来换取高效能的节油结构;

可在这种“长时间高负荷”的工况下,它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。

这就好比,你原本是靠节奏和配合打球的技术流选手,突然被拉去硬钢——肯定打不过,不是吗?

不过说了这么多,其实从最真实的情况来看:

不管是在城区,还是跑高速,插混车整体来看确实还是省油的——

只是高速那部分,跟城区比起来,差距有点大而已。

但也别把这事妖魔化了。

因为在高速状态下,插混车还可以让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干活,减轻负担,保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油耗区间。

但反观传统燃油车呢?就只能靠发动机硬撑。

这一来一回,光是能量利用效率这一点,插混就已经赢了。

所以,别被“高速油耗升高”吓住了,插混终归还是比纯油省的——这一点,别搞错了。

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