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基准测试?以及如何正确地做基准测试

admin 1351次浏览

摘要:📝 面试求职: 「面试试题小程序」 ,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、Linux操作系统、MySQL数据库、Web功能测试、接口测试、APPium移动端测试、Python知识、S

📝 面试求职: 「面试试题小程序」 ,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、Linux操作系统、MySQL数据库、Web功能测试、接口测试、APPium移动端测试、Python知识、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、性能测试、性能测试、计算机网络知识、Jmeter、HR面试,命中率杠杠的。(大家刷起来…)

📝 职场经验干货:

软件测试工程师简历上如何编写个人信息(一周8个面试)

软件测试工程师简历上如何编写专业技能(一周8个面试)

软件测试工程师简历上如何编写项目经验(一周8个面试)

软件测试工程师简历上如何编写个人荣誉(一周8个面试)

软件测试行情分享(这些都不了解就别贸然冲了.)

软件测试面试重点,搞清楚这些轻松拿到年薪30W+

软件测试面试刷题小程序免费使用(永久使用)

在做性能测试之前,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环节——基准测试(Baseline Test)。

它的重要性,就像盖房子前要先打地基。没有基准,后面所有压测数据都失去了参考价值。

📌 基准测试是什么?

基准测试就是在系统资源充足、负载较小的情况下,测出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。

常见的指标包括:

响应时间(Response Time):请求处理需要多久?

吞吐量(TPS/QPS):系统每秒能处理多少请求?

错误率:在理想环境下是否有异常?

换句话说,基准测试测出来的就是系统的“理想体质”。

📱 一个生活类比

想象一下:

你刚买了一台新手机,第一件事可能是——跑个分。

这时候手机是干净的、没装 App,跑出来的成绩就是它的基准性能。

后面你装了很多 App、用了一年,手机开始卡了,再跑一次分数自然会下降。

有了基准分数,你才能清楚地知道:到底是手机本身就不行,还是因为环境变差了。

基准测试对系统的作用,和这个道理完全一样

🎯 为什么要做基准测试?

1. 确定正常水平:知道系统在“最佳环境”下的表现。

2. 作为后续对比参照:负载测试、压力测试、调优验证都要和基准对比。

3. 发现环境问题:配置错误、缓存没生效、数据库连接数不足,常在基准测试阶段就能发现。

🛠️ 如何做基准测试?

1. 确定测试场景

选择最核心、最常用的业务接口(比如下单、查询、支付)。

避免选太复杂的场景,否则结果波动太大。

2. 控制负载规模

并发用户数保持在较低水平(比如 1~5 个并发)。

目的是模拟“轻量级访问”,确保资源充足。

3. 采集指标

响应时间(RT):平均、90%、95%、99% 分位响应时间。

吞吐量(TPS/QPS):请求处理速率。

错误率:是否有异常请求。

资源使用情况:CPU、内存、磁盘 IO、网络带宽。

4. 保持环境一致

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配置要尽量接近。

每次测试前确保环境干净,比如清空缓存、重启服务,避免脏数据影响结果。

5. 记录并存档

把测试结果固化下来,作为后续所有性能对比的“参照物”。

建议配合监控图表(Grafana、Prometheus、CloudWatch)保存。

⚡ 举个例子

某电商系统在基准测试下,模拟 2 个并发用户,结果是:

平均响应时间:180ms

TPS:50

错误率:0%

那么,后续如果在 200 并发下,响应时间涨到 1800ms,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:

👉 问题是高并发带来的性能瓶颈,而不是系统本身设计就很慢。

基准测试的本质,就是给系统做一次“健康体检”:

在轻负载下测出“正常水平”

为后续各种压测、调优提供参考

顺便帮你发现环境或配置上的潜在问题

所以,不要一上来就急着压大流量。

先做一次基准测试,能让你后面的工作事半功倍。

👉 你在做性能测试时,有没有先做基准测试?

有没有踩过直接压测导致数据混乱的坑?

最后: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,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【保证100%免费】

​​​

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